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假离婚”买房的傻眼了

    信息发布者:黄仕勇
    2018-04-07 10:34:50    来源:文杰淘楼(wjtaohouse)   转载

    “假离婚”买房的傻眼了!刚刚,公安部、央行出手了。

    这几天,淘哥看到一则新闻,关于31个部门打击假离婚买房的,公安都出动了。今天转给朋友们。谈几个观点。

    1、继限购、限价、限贷之后,假离婚这个规避限购限贷的方法,终于被列入调控的精准打击范围。

    2、目前的政策,主要是打击真正的假离婚,即找东南亚集团办假证,其实这种措施在深圳已经行不通。

    3、真离婚买房,才是更普遍的现象,即为了空出买房名额,降低首付成数,真正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。

    4、真离婚买房,有没有打击手段呢?也有。

    政府里面有的是能人,想想公务员考试就多难就知道了,真要打击,办法能想出一箩筐。

    在北京、成都等城市,就采取了限制贷款的方式打击真离婚买房。比如北京就是离婚一年内,贷款按照二套房办理。

    5、深圳会不会学北京?很难说。

    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”

    婚姻本该是一份神圣庄重的承诺,但如今很多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,不惜在婚姻关系上弄虚作假。

    为了获得优惠房贷利率,有人花80元钱办一张假离婚证;为了在拆迁中获得更高的补偿,有人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闪电结婚。

    现在,这些“套路”将受到31个国家部门的联合整治!

    近日,包括人民银行、公安部、民政部、工信部、发改委在内的31个国家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对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》,提出加大对婚姻登记领域严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。

    这也意味着,伪造结婚证、离婚证等证件证明,或者带着伪造证件办理结婚、离婚,将会在应聘国家公职人员,出任金融机构高管以及申请贷款、补贴等方面受到严重限制。

    图片来源:视频截图

    婚姻登记失信面临惩罚

    此次出台的备忘录显示,联合惩戒对象为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。

    当事人有以下行为之一的,由民政部门列入严重失信名单:

    (一)使用伪造、变造或者冒用他人身份证件、户口簿、无配偶证明及其他证件、证明材料的;

    (二)作无配偶、无直系亲属关系、无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等虚假声明的;

    (三)故意隐瞒对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状况,严重损害对方合法权益的;

    (四)其他严重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》和《婚姻登记条例》行为的。

    值得注意的是,31个部门将互相配合,实施信息共享。民政部基于全国婚姻登记信用信息平台,建立严重失信名单,最高人民法院、公安部、工信部、卫计委等部门将协助分享信息。

    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将受到14条惩罚措施,其中主要包括:限制招录为国家公职人员,限制成为国有企业、金融机构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“董监高”,申请授信贷款时将被提供审慎性参考。此外,失信当事人在行业评优、申请海关认证和政府采购资质、申请补贴资金支持方面也会受到限制。

    “假离婚”也不好用了

    但在现实生活中,真的靠弄虚作假结婚的案例并不普遍,反倒是那些扯了离婚证,以逃避贷款、买房等政策限制的案例非常多。比如2016年8月下旬,由于市场传言上海市将于当年9月出台更严厉的楼市调控方案,上海掀起了一股“假离婚”的热潮,甚至出现夫妻有说有笑地办理离婚的奇观。8月29日,上海徐汇区民政局离婚登记处不得不临时封闭,之后采取了“限号”办理的临时手段。

    确实,上述新政策并没有针对这类“假离婚”的限制措施,但这并不代表“假离婚”就可以为所欲为。随着为买房办理“假离婚”的现象愈演愈烈,很多地方也都相应出台措施,进行监管。

    去年北京“317楼市调控新政”发布后,一些通过离婚规避新政的办法也出现了。对此,有关部门出台“认房又认贷”政策,堵住了通过离婚规避新政的途径。

    一周之后的3月24日,央行营管部、北京银监局、北京市住建委和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发布《关于加强北京地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》。

    《通知》要求,对离婚一年内的贷款人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,从严防控信贷风险。即对于离婚一年以内的房贷申请人,各商业银行应参照二套房信贷政策执行。

    又比如,在3月末成都出台的房产摇号新政当中要求:离婚未满三年的,不列入刚需优先摇号序列。

    堵住“假离婚”的口子,还有一些“技术手段”。比如某家股份制银行甚至将侧面对离婚家庭进行诸如水、电、煤、电话、宽带等出账信息的调查。该行人士表示:

    “事实离婚、夫妻分居的家庭,账单情况有可能会发生异动,账单户主也有可能换人。”

    此外银行还可能会从申请人住所的小区物业、居委、邻居那里进行侧面求证,判断“离婚”的夫妇是否还居住在一起,感情是否融洽等等。

    “假离婚”存在法律风险

    通过“假离婚”“假结婚”套取利益,有可能面临着假戏成真、人财两空的窘境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